文 / RITA
新農:江鳳儀
農場:梅窩消閒農場
技術
才種了一年,沒甚麼經驗,幸好有朋友常提甚麼時候要落種,甚至幫手培苗。要有技術,才能產出源源不絕的食物,才能夠維生;要累積經驗,才知道怎樣種得好每一樣東西。其實在香港啊,都沒得學。
水
以前政府治水浸,把水引走,現在旱季便沒水,暫時借對面屋的政府水喉水。我想種粟米的,不過不夠水我暫時不敢種。我的栗米是水果栗品種,很甜很好味的。另一邊去水不好,木瓜本來種得很美,打了幾場風後,木瓜就全死了。
資金
開耕以來一年一直在投放金錢:農場基建、買農機、工具、肥料、建工具房⋯⋯
銷售
客源主要是朋友網絡及教友,自己來農場買菜。如果組織到附近街坊,就不用煩惱銷售。另外還有朋友在幫她聯絡食肆,希望可以做farm to table,供應食肆,自己可以專心耕種。她笑笑說:「其實我不喜歡賣東西,我只喜歡種植。」
支援不足
農場改善計劃的錢不多,用來搭棚、買犁田機、買肥已沒了,還要自己出兩成錢。 爭取搭水要給很多文件,另一條村試過,搞了十年終於有了。「他(政府)自己說支持復耕,我現在不就在復耕嗎?可是為什麼他一點支援都沒有?」 大隴實驗農場有些種植班,但只是powerpoint。反而他們提供有機種子比較有用。 借農機要一個月還一次,山長水遠,每回運費都要幾百元。
租約
整個農場由三個地主的地組成,有些五年約,有些三年。如果將來梅窩發展,可能都沒得種,不過應該不會這麼快吧。
農業園政策
要看他原意是甚麼,是否值得支持。「希望政府真的鼓勵農業,劃些地方做農墟給農戶賣東西,或者組織一個農戶工會,可以定期跟政府部門談。」她說。「如果是自己做,變了做行政,我便不用搞農務了。」
農業前景
是很差的,沒有的了。除非政府認真推動農業。
對未來的想望
「希望快些叻些,種好些。」她說。「今天春天我已開始種了,期望明年春天會種得更加好。」